低息配资公司
2016年,王健林对着镜头说出“先定一个小目标,比如挣一个亿”的时候,估计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房地产界的“负债教父”。如今的万达集团,早已不是那个靠“买买买”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,而是活成了教科书级别的“反面案例”——它的负债故事,堪比一部黑色幽默的商战剧。
前世:疯狂加杠杆,赌赢了时代,却输给了自己
万达的发家史,堪称“高杠杆游戏”的巅峰之作。从2000年起,它以“万达广场开到哪,地价涨到哪”的气势,玩起了“借鸡生蛋”的资本魔术:拿地→抵押贷款→滚动开发→再抵押……这套“庞氏循环”在房价单边上涨的年代所向披靡,甚至让王健林一度登上中国首富宝座。
但真正的“神操作”是海外并购。2016年,万达豪掷70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,顺手买下英国游艇公司、澳大利亚电影院线,活脱脱一个“全球买手”。可惜好景不长,当官方喊出“房住不炒”时,万达才发现自己成了“裸泳的勇士”——重仓商业地产、激进海外扩张、过度依赖债务融资,每一步都踩中了政策转向的“地雷”。
今生:断臂求生,轻资产变“卖血续命”
为了还债,万达开启“壮士断腕”模式:卖掉77家酒店、清空海外资产、转让80多座万达广场……连北京总部大楼都挂上了“出售”标签。2025年,它把48座核心广场打包卖给太盟投资集团,换回500亿元“救命钱”。网友戏称:“万达广场不再姓‘万’,改姓‘太’了。”
这场“卖血求生”闹剧里,最魔幻的当属轻资产转型。万达宣称“甩掉重资产包袱,专注品牌输出”,但现实是:它既没做成“中国版黑石”,也没成为“商业管理第一股”。租金收入下滑、品牌溢价缩水、对赌协议暴雷……轻资产成了“健身房会员卡”——口号喊得响,效果难兑现。
“永不落幕”的狂欢背后却是疯狂的“裸泳”
高负债就像高空走钢丝,风一吹就摇摆不定。最新财报数据显示,万达有息负债超1300亿元,而账面现金仅116亿元,堪称“裸泳界的天花板”。商业地产的黄金时代终结后,万达广场空置率突破10%,三四线城市商场沦为“鬼城”。而万达的轻资产模式暴露了其致命缺陷——失去资产所有权后,它既无法掌控收益,又难摆脱资方掣肘。转型不是“换马甲”,而是“换骨头”,没点真本事,迟早露馅儿。
结语:首富变“首负”,谁该买单?
如今的王健林,已从“商业教父”变成“债务陀螺”,身家缩水超2000亿,股权冻结、官司缠身。对比恒大、融创的轰然倒塌低息配资公司,老王至少还留了条“体面的退路”。只是,这个曾喊出“让世界充满万达”的男人,或许该重新理解何为“小目标”——毕竟,活着,才是房企最大的KPI。
利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